【恐龍公園】不只是受害者,恐龍時代也受益于2.32億年前的大滅絕

恐龍公園

【恐龍公園】恐龍統治時代可能受益于大滅絕事件

據《每日郵報》北京時間4月17日報道,恐龍統治地球長達數百萬年,直到一顆巨型小行星墜落地球導致它們滅絕。

現在,科學家們認為,恐龍開始快速繁衍可能也源于一個類似的大滅絕事件。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大部分生命在一次碳循環急劇改變引發的大滅絕中死去。

科學家們稱,這次大滅絕事件由一系列大型火山噴發引發,導致地球上迎來一個長達數百萬年的氣候變化期。專家們相信,這為恐龍統治地球創造了理想機會,能夠讓它們取代之前在地球上生存的動物。

一支國際科學家團隊在新研究中發現,恐龍快速繁衍的關鍵是卡尼期洪積事件(Carnian Pluvial Event)。該事件發生在2.32億年前。盡管從三疊紀開始巨型爬行動物就已存在,但是在2.45億年前,它們相對來說比較稀少。1300萬年后,頻發的大滅絕事件為他們的快速繁衍創造了機會。

【恐龍公園】最早的恐龍骨骼化石與大滅絕事件時間吻合

科學家們稱,在這一時期,氣候從干燥變為潮濕,然后又回到干燥,摧毀了地球上的幾乎所有生命,實現了恐龍的多樣性。科學家通過查看意大利北部山脈——白云石山脈——的巖石序列證據,驗證了恐龍開始統治地球的時間,進而發現了它與大滅絕之間的聯系。

該團隊發現了一系列埋藏在巖石層里的足跡。它揭示出了生物擴張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生物繁衍的軌跡。科學家們稱,這能夠讓他們查明恐龍數量激增的時刻。通過把發現的巖石層與地質歷史相比對,他們可以確定恐龍在地球上大量存在的時期。

【恐龍公園】白云石山脈的巖石序列為恐龍統治時代提供了證據

通過與阿根廷和巴西的巖石層對比,科學家們發現恐龍數量激增發生在相同時期。恐龍骨骼化石的首次廣泛出現就是在阿根廷和巴西。這表明,在那個時期,恐龍開始在地球上大范圍出現,成為最成功的生命形式。    這一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助理研究員馬西莫·貝爾納迪博士(Dr Massimo Bernardi)表示:“看到這些足跡讓我們感到很激動,它與恐龍骨骼化石說明的是一件事。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研究白云石山脈的足跡,能夠清楚地知道地球上從沒有恐龍到遍地都是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長期以來,一直有人懷疑卡尼期洪積事件導致陸地和海洋中的生命發生劇變,但是細節并不清楚。2015年,巖石截面日期及其含氧量、含碳量揭示了當時發生的一切。這些證據顯示,加拿大西部發生了大量火山噴發,現在最好的證據就是Wrangellia玄武巖。大規模火山噴發推動了全球變暖,酸雨的產生,導致陸地和海洋中的生物遭到大屠殺。

最新研究的共同作者、來自意大利費拉拉大學的皮耶羅·吉諾拉(Piero Gianolla)稱:“我們已經發現了白云石山脈出現氣候變化的證據。一共出現了四次劇烈的變暖和氣候波動,全都發生在100萬年左右時間內。這肯定會導致生物的不斷滅絕。”

另一共同作者、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教授邁克·本頓(Mike Benton)表示:“發現恐龍的首次多樣性與一次全球大滅絕之間存在聯系,是很重要的。這次大滅絕不僅為恐龍時代的到來掃清了道路,還成為許多現代物種的起源,例如蜥蜴、鱷魚、烏龜以及哺乳類動物,這些都是目前世界上的主要陸棲動物。”【恐龍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