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最著名的恐龍化石

        從1902年中國第一具恐龍化石在黑龍江被發現開始,考古學家在中國的大地上已經挖掘出許多屬種的恐龍化石,所擁有的恐龍化石的數量、種類、完整度、保存度以及科學價值在世界恐龍研究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名副其實的恐龍大國。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恐龍化石中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十大著名恐龍化石”。


        1、黑龍江滿洲龍


        黑龍江滿洲龍于1902年在黑龍江嘉蔭被發現,體長約8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堊紀晚期。它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具恐龍化石。后來化石被運到俄羅斯,1925年,由前蘇聯古生物學家瑞亞賓起名為黑龍江奇齒龍,1930年定名為黑龍江滿洲龍,現存于俄羅斯圣彼得堡地質博物館。


        2、師氏盤足龍


        師氏盤足龍是由奧地利的師坦斯基和中國地質學家譚錫疇于1922年至1923年在山東蒙陰(現新泰市)發現的,它體長約10到11米,1929年由瑞典著名古生物學家維曼研究命名,是我國發現并正式命名的第一只蜥腳類恐龍,


        3、許氏祿豐龍


        許氏祿豐龍于1938年在云南祿豐被發現,它體型中等,體長大約4.5到6米,具有小巧的頭顱及相當長的頸。它是中國人自己發掘、研究、裝架的第一條恐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是中國古動物館的鎮館之寶。


        4、棘鼻青島龍


        棘鼻青島龍于1950年在山東萊陽被發現,其外貌與“標準”鴨嘴龍似無多大區別,只是頭頂上多了一只細長的角,它身長6.62米,身高4.9米,是我國發現的最著名的有頂飾的鴨嘴龍化石,也是我國首次發現的完整的恐龍化石。


        5、合川馬門溪龍


       合川馬門溪龍于1957年在四川合川被發現,體長22米,高3.5米,頭頸抬起來可達11米高,估計活著時體重有三四十噸, 仿佛是一座大吊車。如此巨大,較為完整的化石, 在中國尚屬首次發現,它目前不僅是亞洲最大的恐龍,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之一。


        6、巨型山東龍


       巨型山東龍:1966年5月至1968年6月,由著名古生物學家胡承志帶隊,在諸城恐龍澗開展了第一次恐龍化石發掘,共采集化石30噸,裝架起了長15米、高8米的“巨型山東龍”,是當時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鴨嘴龍類中最高大的,同時也是鳥臀類中最高大的一種恐龍,現陳展于常州中華恐龍園。


        7、太白華陽龍


       太白華陽龍發現于四川自貢,體長4.3米,其主要特點是頭大而厚重,呈三角形,頸子較短,前肢大大短于后肢,但四足著地行走。背部兩列骨板比較小,形狀多變,尾端具兩對板狀尾刺。是世界發現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劍龍。現有標本陳列在自貢恐龍博物館以及重慶博物館中。


        8、原始中華龍鳥


       原始中華龍鳥在遼寧北票被發現,開始以為是一種原始鳥類,定名為“中華龍鳥”,后經科學家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它是世界發現保存最完整的“帶羽恐龍”,為恐龍與鳥的親裔關系提供了實證,在恐龍研究史中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9、顧氏小盜龍


        顧氏小盜龍在遼寧西部被發現,標本全長僅約77厘米,是世界發現保存最完整、最小、長有四翼的恐龍。它的發現是鳥類起源于恐龍的主要證據,這為小型恐龍向鳥的進化提供了實證。


        10、劉家峽黃河巨龍


        劉家峽黃河巨龍在甘肅省蘭州盆地被發現,長約20米,寬達1.1米,肩胛骨最寬處達83厘米。是世界發現保存完整、最高大的蜥腳類恐龍。“黃河巨龍”屬原始的巨龍型蜥腳類恐龍,其時代為白堊紀早期,這一新發現對研究巨龍型蜥腳類的起源和早期進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