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諸城:當傳統節日“二月二”遇見遠古巨龍

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是中國傳統節日“春龍節”,民間俗稱“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許多地方有剃頭、吃龍須面等習俗。而在濰坊諸城,這一節日的慶祝方式更加獨特且富有深意。除了舞龍表演、剪紙展示、古琴演奏、茂腔戲曲等傳統的慶祝活動外,許多人還會前往諸城中國暴龍館,參觀并撫摸一塊重約500斤、高163厘米的巨大恐龍股骨化石。

圖片

    在當地百姓心目中,這塊股骨被視為“龍骨”,民間流傳著“拜拜龍頭萬事不愁,摸摸龍骨安康幸福”的說法,人們希望通過撫摸龍骨來結龍緣、交龍運、發龍福,寄托全年的美好愿望。這種“看恐龍、摸龍骨、交龍運”的習俗,已成為諸城“二月二”節日中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

    濰坊諸城之所以擁有這樣特別的活動,源于其得天獨厚的恐龍化石資源。濰坊諸城被古生物專家譽為“世界恐龍化石寶庫”,榮獲“中國龍城”的稱號,并列入首批國家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以及國家首批“十大化石產地”。濰坊諸城已發現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和恐龍足跡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地質奇觀;出土的恐龍種類包括鴨嘴龍、角龍、甲龍等十余個屬種,化石數量之多、保存之完整,堪稱世界之最。這里的恐龍化石屬于白堊紀晚期,距今約7000多萬年,是白堊紀地質事件的最典型見證。

圖片

    濰坊諸城的土地上,還有許多以龍命名的村莊,如“大黑龍溝”“小黑龍溝”等,這些名字仿佛是遠古恐龍留下的神秘印記。而流傳至今的神話傳說,如“禿尾巴老李”“白龍大戰黑龍”,更是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色彩,讓恐龍文化深深扎根于民間記憶之中。更令人稱奇的是,當地百姓甚至會將恐龍化石當作“龍骨”,用來止血等藥用,體現了百姓的生活實踐智慧。

圖片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展示這些珍貴的恐龍化石資源,濰坊諸城依托其豐富的寶藏,建設了諸城恐龍博物館、諸城中國暴龍館、諸城中國角龍館、諸城中國甲龍館、諸城龍立方展館等,形成獨具特色魅力的諸城“恐龍之旅”線路產品。這些場館如同一座座通往遠古恐龍世界的時空之門,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讓人們能夠近距離觀賞恐龍化石,了解恐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等知識。

圖片

    如今,濰坊諸城正在加快建設恐龍探索王國項目,建設集恐龍化石遺址保護、科普研學、休閑娛樂于一體的文旅項目,打造成為推動諸城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未來,游客們可以在恐龍化石博物館里看恐龍、賞奇觀、摸龍骨,穿越時空與恐龍“對話”,親身感受史前生物的魅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