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諸城地區未發掘地點的化石科學保護

        根據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關于開展恐龍化石發掘工作的通知》(魯國土資字〔2006〕 801號),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以及《山東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規定,經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批準,從2008年開始,諸城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簽訂了《合作意向書》,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趙喜進、徐星帶隊進行諸城恐龍化石發掘、研究、保護工作。在中科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指導下,在全市首先進行了普查,然后重點對張祝河灣、西見屯、臧家莊、庫溝、恐龍澗、玉皇、皇龍溝等7處恐龍化石點進行了搶救性保護發掘。但現在仍有一些零星點,由于施工建設、農村進行生產活動及雨季洪水沖刷等原因可能造成許多地點出現化石暴露的現象。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針對可能出現暴露的地點,針對性的對每個點都提前拿出搶救性化石保護方案。根據國務院頒發的《古生物化石保護條例》,按照程序,在積極準備搶救性預備工作的同時,并同時向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做匯報,保證能及時、合法、科學的對暴露化石點進行搶救性保護發掘,將化石損失降到最低。


        在保護好已搶救性保護發掘地點的同時,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為加強對其它可能出現化石暴露地點的保護工作。


        1、加強了古生物化石管理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技術指導


        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了諸城市恐龍化石資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任組長,有關負責同志及技術人員任小組成員,定期研究、調度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聘請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人類研究所、中國地質科學院權威專家進行專業技術指導。


        2、加強科學保護措施的落實


        對于諸城地區可能暴露化石的地點,目前我們采用兩種方式進行保護:一是對于這部分化石拍照記錄后用土填埋的方式,使這些化石免于風化及人為破壞;二是對化石進行拍照登記后,和當地黨委政府進行聯系,由當地黨委政府派人進行看守,另外可以采用鐵絲網將這些地點圈起來保護;三是根據每個化石點的實際情況,確實需要搶救性保護發掘的,及時制定一套搶救性化石保護方案,向上級國土部門進行情況匯報,根據上級國土部門的批示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四是設立諸城恐龍化石保護熱線0536-6155678,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保護諸城古生物化石,防止化石由于自然及人為因素破壞的發生,從而加大對化石暴露地點的科學保護力度;四是在相關網站、報刊、電視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大家保護古生物化石的共識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