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恐龍的近親?恐龍屬于一類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動物學里,則是把恐龍列在“爬行動物綱”中。長期以來,每當人們在博物館中看到已經復原的形態怪異的恐龍,會發現:恐龍不僅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鱷魚、蜥蜴、龜鱉等動物的樣子有些類似,而且有些部位(爪子、嘴巴)還和鳥類類似,似乎恐龍和它們 “前世有約”。在這里,我們不多說恐龍的祖先是哪類動物,或者恐龍如何演化的。只是想說一下恐龍和我們現在目睹的哪些動物有較為親近的關系,是現代的某些爬行動物呢,還是鳥類呢? 近年來,全世界的恐龍專家都在攻破這類難題。由于恐龍這種龐然大物早已從地球上消失,所以,有關恐龍的若干生命信息只能利用最先進的現代技術和手段來破解。有的科學家從微觀的角度,以肉眼所不能觸及到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結果發現恐龍和鳥類的親緣關系要比恐龍和現代的爬行動物的關系更近一層。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某些恐龍的骨組織與某些鳥類的及其相像。從恐龍的骨骼化石和現代鳥類的骨組織切片的對比中發現:恐龍的骨組織與非洲鴕鳥的特征極其相像,分別屬于兩個目的巨龍和甲龍,它們的骨組織的不同區域和非洲鴕鳥在骨組織結構上十分相似,在不同區域所分布的“血管”密度也較相近,而與現代爬行類的灣鱷在上面的一些特點上卻有顯著差異。 二、恐龍與鳥類有著相似的骨骼生長模式。在恐龍的骨骼結構中都分布有類似與現代鳥類骨組織的休止線,而現代爬行類則缺乏外緣的休止線。這些充分表明了恐龍與鳥類有著相似的骨骼生長模式。 三、恐龍走路的姿勢和爬行動物根本不一樣。恐龍作為爬行動物卻有著不同于現生爬行動物的特點,就是走路的姿勢;在現生爬行動物中,四肢匍匐潛行,腹部著地是典型的爬行姿勢,而這種爬行姿勢(身體與地面的摩擦)限制了他們的速度。而恐龍卻是四肢直立支撐著腹部,這使得他們能夠快速奔跑。 四、恐龍毛與鳥羽非常相似。由電子顯微鏡觀察角質蛋白的成份與構造,發現恐龍毛與鳥羽非常相似,而和哺乳動物身上的毛非常不同,這可說是恐龍與鳥類有極近親緣關系的堅強證據。 以上種種說法,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恐龍和鳥類是近親,它的親緣關系要遠比恐龍和現代的爬行動物的關系近一層。以致有些專家聲稱恐龍沒有絕滅,并建議取消“鳥綱”,建立“恐龍綱”,以便和“魚綱”“兩棲綱”“哺乳綱”并列,而把“鳥類”設在“恐龍綱”之下。雖然恐龍是早期的爬行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分化出來的一類,但在后來恐龍的獨立進化中卻逐漸產生出新的生物類型,并距離祖先類型越來越遠,所以,面對今天看到的爬行動物,我們就不能武斷地認為它們和恐龍是近親,真正飛上藍天的鳥才是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這些問題的提出決不是偶然的,它是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認識自然的又一大進步。 上一篇中生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