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暴龍知多少——起源篇

        距今約一億到6500萬年前,廣闊無垠的地球正處于晚白堊紀恐龍時代,從亞洲到北美洲生活著一個令無數恐龍聞之色變的族群——暴龍。在古生物學上,暴龍屬蜥臀目獸腳類,獸腳類是最早的恐龍類群之一,具有快速奔跑和掠食的能力,包括兩類,一類個體較小,身體輕巧,肢骨內中空的虛骨龍類;另一類是個體中等到大型,身體沉重的肉食龍類。暴龍屬于后者,它們生活在白堊紀晚期,為一群二足行走的肉食性恐龍。巨大的頭骨與大而鋒利的牙齒,方便它們撕咬獵物;健長的后肢使它們適合奔跑;但前肢卻非常短小,退化到基本不起作用了。暴龍族群位于食物鏈的頂端,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型的掠食者,是恐龍時代不折不扣的地球霸主。


        暴龍最早的祖先叫“始盜龍”, 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 1993年,“始盜龍”被發現于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一處極其荒蕪不毛之地,科學研究證實,“始盜龍”來自距今約2億3千萬的三疊紀晚期,是人類已知最原始的一種肉食龍,它體長只有1米左右,體重只有5到7公斤,比狗大不了多少。“始盜龍”很可能是從一類食草類的“初龍”演化而來,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長有5根“手指”,而后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于減少,到了最后出現的暴龍等大型獸腳類恐龍只剩下兩根“手指”了。“始盜龍”雖然像它的“初龍”老祖宗一樣有5根腳趾,但第五趾已經退化得非常小,第四趾在行進中起輔助支撐作用,它站立時主要依靠中間3根腳趾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它未來的獸腳類子孫們都繼承了這個特征。 從始盜龍破殼而出踏上三疊紀大地的那一刻起,就宣告著暴龍王朝第一輪旭日的初生。


        為了方便科學研究,地質學家把地球的發展歷史劃分為若干個地質年代。經過科學家的考證,恐龍在2.3億年左右就在地球上生活了,一直到6500萬年前,他們才在地球上滅絕,它們竟然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1.65億年左右。這實在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科學家們考證,我們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時間大約有300萬年,和恐龍相比,才不過是它們在地球上生活時間的1/55。 恐龍最早出現的那個年代叫三疊紀(約2.5億年前至2.03億年前),三疊紀的天氣相當炎熱并且干燥,那個時候,爬行動物統治著地球。就在三疊紀的中期,恐龍出現了。 恐龍有很多種,最早出現的恐龍有虛骨龍、畸齒板龍、魚龍、幻龍等。到了侏羅紀時代(約2億年前到1.45億前),又出現了許多種恐龍,如祿豐龍、云南龍、禽龍、梁龍、劍龍、異特龍等。在侏羅紀時代,天氣不像三疊紀那樣干燥了,雨水多了起來,好多的恐龍都生活在湖沼中。它們的體型也很大,有四五頭大象那樣重的體型是很平常的事情。到白堊紀時期(1.45億年前—6500萬年前),這一時期地球有了很大的變化,陸地分成了好多的板塊,形成了海洋和陸地,而且陸地上的火山也時常爆發。這一時期出現了腕龍、三角龍、重爪龍、鴨嘴龍、暴龍龍、角龍等等。到了白堊紀末期,它們神秘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侏羅紀時期,暴龍的祖先已演化成體長約11米、體重達1.5至2噸的“異特龍”。“異特龍”是侏羅紀時代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龍,它行動矯捷、善于躍進撲擊獵物。與當時其他小型使用前肢捕食恐龍不同,它是利用雙顎來殺死獵物。白堊紀時期演化至“獨龍”時,暴龍的體型更細長,前肢也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