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暴龍知多少——鼎盛篇白堊紀晚期,肉食性恐龍開始走向繁盛。地球上最強最大的陸上捕獵動物——暴龍出現了。這時候它們的頭變得更大,前肢變得更短,尖銳鋒利的牙齒具有著致命的殺傷力,被稱為“終極碎骨器”。暴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和亞洲地區。到目前為止全世界已發現并命名了六種暴龍科恐龍,分別是北美洲的肉食艾伯塔龍與蛇發女怪龍、強健達斯布雷龍(懼龍)、雷克斯暴龍(霸王龍)以及亞洲的勇猛特暴龍、巨大諸城暴龍。“蛇發女怪龍”,名字聽起來既怪異又恐怖,因其形象與兇殘性情接近于希臘神話中的蛇發女怪而得名。神話里的蛇發女怪以毒蛇為頭發,據說凡看到她眼睛的人都會變為石頭。“蛇發女怪龍”生活在距今約8000至7300萬年前的北美洲西部。體長8—9米,體重2.5噸,細小的前肢有兩指,長有很多鋒利的牙齒,是暴龍家族的“魔鬼殺手”。出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肉食艾伯塔龍”,身長約8—9米,身高3米,體重4噸,是一種早期暴龍類。它的身材比較瘦小,腿部又長,善于奔跑,是暴龍家族的“長跑冠軍”。同樣出土于北美洲西部的“強健達斯布雷龍”,生存在距今約7700至7400萬年前的上白堊紀,是一種大型食肉恐龍,它身長9米,重4噸,頭很大,下頜厚,牙齒象短劍。前肢小,每個前肢只有兩個手指,后腿強壯有力,高大強壯,戰斗力強。它短距離內奔跑速度很快,它的每只腳只有三個腳指頭,用來撕開獵物的肌肉,是恐龍家族的“超級獵手”。生存在6850—6550萬年前美國與加拿大西部的“雷克斯暴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體長約12米,高4米,體重約7噸,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后的恐龍種群之一,是恐龍家族的“重磅坦克”。“勇猛特暴龍”生存于距今約7000—6500萬年前亞洲蒙古地區,是已知最大型的個體,身長10米—12米,頭部離地面約5米。特暴龍前肢有兩根迷你的手指,后肢長而粗厚,是令素食性恐龍膽戰心驚的“暴龍勇士”。到白堊紀晚期,真正的“暴龍之王”——“巨型諸城暴龍”出現了,它被發現于山東省諸城市臧家莊,體長11米、高達4米,體重達6噸,擁有大型頭顱骨,牙齒極為發達,是不折不扣的肉食龍王。 暴龍是一類性情殘暴,喜食肉類的恐龍。在美國蒙大拿州洛基山博物館研究人員研究一只三角龍骨骼化石時,發現其上面布滿了齒痕,顯然有某些大型肉食動物以三角龍為食,這種咬痕的模型與暴龍的牙齒相同。而山東省諸城市發掘出的化石為這個推測提供了最有利的證據,這里發掘出了大量的鴨嘴龍化石與角龍類化石,也發掘出了巨型諸城暴龍,這說明暴龍與這些植食性的恐龍是生活在同一時代同一地區的,這樣足以說明暴龍是以角龍類和鴨嘴龍類為主要食物來源的。素食性的鴨嘴恐龍一般喜歡群居在水草豐茂的沼澤地區,暴龍的生活環境也就不言而喻了,它們也是經常游走在生長有蘇鐵、蕨類和松柏的寬闊森林以及海岸邊的森林沼澤邊。這些環境 “食物”充足,而且也有利于隱蔽自己,捕獲獵物。 暴龍的出獵方式跟素食性恐龍不同,作為一種大型的肉食動物,它經常獨來獨往地出沒于曠野,發現獵物就會發動猛烈攻擊。像今天的肉食動物獵豹一樣。單獨出獵的好處是可以獲取足夠的食物,避開與其它暴龍爭搶。但是如果不幸碰到比它強壯的暴龍,它只能無可奈何地放棄到嘴的食物而遠離危險。 暴龍是智力高度發達的恐龍,善于采取“偷襲”戰術。素食性的角龍類和鴨嘴龍類都喜歡群居生活,這些生物群在感到危險時通常會四散逃跑,尤其是鴨嘴龍。暴龍則會選擇“老弱病殘”型的進行追趕攻擊,暴龍的牙齒是它們的有力武器,因為它就像是一臺骨骼破碎機,其碩大顎骨賦予了它驚人的咬力,根據科學家按照力學模型的推測,一頭重6噸的暴龍牙齒的咬合力非常驚人,通常幾口就將對方斃命,最大咬合力可以洞穿汽車車皮。 白堊紀晚期的暴龍塊頭很大,食量驚人。成年暴龍每天平均進食90多公斤的肉才能維持生存。如果想頓頓吃鮮肉,它就得經常花力氣去追捕獵物,而且還不能保證每次都成功。所以,對腐肉它也不拒絕。這樣一來可以充饑,二來可以大大節省能量。特別是當暴龍年老體衰或病痛纏身的時候,腐肉更成了它的救命飯食。暴龍獵取食物后的用餐方式跟他的外形一樣,一點也不“斯文”,它們并不是小心翼翼地將肉從骨頭上剝下,而是用力地咬穿肉和骨頭,然后將肉大塊扯下。它一口能咬碎骨頭撕開70公斤的肉。當然,它最喜歡吃的還是恐龍新鮮柔軟的臟器。 暴龍雖然是頂級掠食的地球霸主,但也不是高枕無憂,也隨時會受到攻擊或傷害。應該說暴龍最大的對手是自己的同類,它們為了爭奪交配權與生存領域常常互相殘殺。但是一些植食性的恐龍如角龍、甲龍等也會給暴龍造成致命傷害。植食性恐龍里敢和暴龍過招,首當其沖的就是角龍類。尤其是三角龍和戟龍,它們長而鋒利的尖角,可以很容易地刺入暴龍柔軟的腹部,更有甚者,三角龍可以用角把暴龍挑起來,甩得很遠,或者用很快的沖擊速度把肉食恐龍撞個大跟頭,這些反擊往往都是致命的。角龍類往往集群活動,但如果單個角龍遇到暴龍攻擊,它們也不會退縮,靠著長角和脖子上厚重的頸盾,往往可以將捕食者置于死地。三角龍身高一般3至4米左右,而暴龍身高是6米左右,從身高看三角龍的角應該正好能刺中暴龍的腹部。而且暴龍的腹部比較柔軟脆弱,肚子被刺一下肯定是致命傷,從它們鋒利的角來看,這種攻擊對暴龍來說是致命的。同樣,暴龍攻擊甲龍是要冒一定風險的,甲龍有坦克一樣披著甲板的身體,能防備肉食龍的侵襲。當然,世界上沒有一種武器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一種防御的裝備是牢不可破的,它還是有許多地方容易受到攻擊。如果暴龍遇到它,那可怕的銳利牙齒還是能夠撕裂甲龍腹側。不過,有的時侯甲龍也不甘心情愿地束手待斃,它們也有反擊敵人的能力。因為甲龍還有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的末端突然膨大,形成了像“錘子”一樣的東西,當暴龍前來侵犯時,它們會揚起帶錘子的尾巴,擊退敵人,或者將暴龍打成骨折,甚至一錘可將暴龍的內臟擊裂,直接斃命。 母暴龍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會主動求偶。母暴龍地盤廣達數百平方公里,它設法吸引游蕩的公暴龍,通常是通過愛的呼喚進行求偶,呼喚可以持續數周。公暴龍則用食物來追求母暴龍。在求偶過程中,食物是很重要的“愛情籌碼”,因為母暴龍要產卵、筑巢、孵蛋,這些都將消耗大量的體能,母暴龍必須得有充足的能量。另外,母暴龍的體型比公暴龍大,攻擊性較強,公暴龍送食物示好可免遭母暴龍攻擊。母暴龍與公暴龍交配數次之后,則毫不留情地將公暴龍趕走。交配數月后,母暴龍在隱蔽的樹林中筑巢下卵,用草木腐爛產生的溫度來孵化龍寶寶,孵化期長達兩個月。此時母暴龍會隨時在巢附近監視自己的蛋,已防止被別的龍偷去吃掉。恐龍蛋是“奔龍”等食腐動物以及小的哺乳動物的最愛,母暴龍要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威脅直至小暴龍孵化出來。暴龍每次產卵十來個,但是由于白堊紀末期地殼不斷運動,引發全球的火山活動,大氣充滿了有毒氣體與灰塵,致使暴龍的孵化成功率很低,連50%都不到。小暴龍孵化出來之后,母暴龍就開始四處為它的小暴龍覓食,當小暴龍聽見母暴龍狩獵便開始討食物。母暴龍會用嘴將得到的食物放在小暴龍的面前。暴龍性格殘暴,幾周大的小暴龍為了食物手足之間也會自相殘殺。一般母暴龍至少會保護它們長到三個月大左右。 暴龍雖然兇殘,但壽命卻不長。研究發現,暴龍的平均壽命只有16.6歲,迄今為止最大最長壽的暴龍也只活了28歲。也許有人會問,暴龍的壽命為何如此短暫?暴龍進入性成熟期后死亡率猛增,每年超過23%,原因是雄性的暴王龍之間會為了爭奪配偶、交配領域而互相殘殺,往往兩敗俱傷,暴龍本身就是攻擊性很強的動物,專家通過對恐龍化石研究發現,成年恐龍之間經常彼此打斗,廝咬對方。暴龍的下頜特別強壯,咬力超強,可以咬斷骨頭。因此成年的暴龍多會死在為交配繁衍后代而進行的自相殘殺中。母暴龍一般有自己的領地,在進入性成熟期后,母龍擔負著交配繁衍后代的重任。這個時候,母龍要在自己的地盤上筑巢準備孵卵,而且在孵卵期不能離巢尋找食物,食物上的壓力和精神上壓力倍增。也是造成暴龍壽命短促的原因之一。 暴龍不但壽命短,生長也很有特點。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愛里克森博士研究暴龍的生長速率后得出,暴龍長成龐大的身軀需要18年。他耗時4年研究了20多具暴龍的骨骼化石橫切面后認為,十幾歲的暴龍平均每年增長767千克,這樣的生長速度能持續4年多的時間。胃口良好的暴龍在14歲到18歲期間體重能增加近3噸,到成年時它的總體重至少是5噸以上。成年后的暴龍體形上則不會有明顯的增長。 上一篇諸城暴龍知多少——起源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