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鳳翅“密州鳳翅”即諸城腌炸的雞翅,至今在諸城烹飪界及民間已享盛名近三百年之久。 “密州鳳翅”始創于清朝乾隆年間。當時被譽為“濃墨宰相”、“劉青天”的劉墉回諸城老家祭祖,從宮廷中帶來一位名廚。這位廚師烹飪技術高超,他的拿手好菜是“提籃雞”。隨劉墉到諸城后,廚師以“提籃雞”的烹調工藝,專用雞翅做出一道菜,這雞翅味道特殊,深受食客喜愛。因諸城古稱“密州”,故遂將這道菜取名為“密州鳳翅”。后來,“密州鳳翅”也成為清朝宮廷中的一道傳統工藝名菜。 “密州鳳翅”選用雞翅為原料,調入精鹽、大蔥、大姜、五香面等十多種食品佐料拌勻生腌后,入鍋煮熟,然后再進油鍋煎炸而成,炸時油溫、火候極為關健。炸出的雞翅特點是:金黃油潤,色型美觀,酥而不焦,油而不膩,其外香酥可口,其內喂不膩,其外香酥可口,其內喂美鮮嫩,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營養極為豐富,是深受食客歡迎的上乘美味佳肴。 現在的諸城外貿公司已在全市建成五百多個專業養雞場,整雞分割后的雞翅成為烹飪“密州鳳翅”的豐富貨源。諸城的各大賓館、飯店及小食攤點也都隨時推出“密州鳳翅”這一美味。民間逢年過節,婚事喜宴也都忘不了這道美味佳肴,諸城這久負盛名的“密州鳳翅”將永遠相伴廣大食客。 據清乾隆《諸城縣志?方物考》記載:諸城出產的香附大約在1500年前已被人們認識利用,其主要藥用功效在于理氣疏肝,調經活血,適用于胃腹脹痛、兩肋疼痛、痛經、月經不調等癥。諸城境內的濰河段,全長78公里。在這漫長的濰河兩岸,到處都是適宜香附生長的適宜土壤,多屬河潮土,通體沙壤至輕壤,呈中性或酸性,地下養料豐富,有利于香附的生長繁衍。 諸城為馳名全國的“諸香附”主產地,市區濰河邊的白玉山子村出產的香附別具特色,藥效高,質量好,個大質堅實,橫斷面色紫紅,角質層有明顯的金絲圈,歷史上被行家譽為“白玉香附”而馳名全國,是諸香附中的佼佼者。 濰河沿岸的人們在很早以前就開始采挖香附。據鄉土志記載,百尺河鎮的白龍山藥會,清朝時期最為鼎盛,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當時全國120余家著名的藥堂在白龍山設有藥村購銷點,人們把采挖到的香附通過藥會交易,然后銷往全國各地大藥房和醫院。建國后,我市收購的香附不僅能滿足本地需要,而且還調往全國各地,每年約有4000公斤左右。近幾年,由于種種原因,諸香附的產量有所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