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龍城”探秘諸城恐龍諸城市處于膠萊盆地南部的斷陷盆地,形成于中生代白堊紀,構造變形復雜,地質地層發育齊全,盆地凹陷長期連續沉積,為形成恐龍化石創造了條件。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諸城先后發現了庫溝、掘村、玉皇、臧家莊、侯家屯等30多個恐龍化石埋藏點,埋藏區域近千平方公里。經過3次有規模的發掘,共產出恐龍化石25000多塊。 第一次有規模的發掘在1964年至1968年間,原地質部石油局綜合研究隊于諸城進行地質考察時,從庫溝村北側的恐龍澗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恐龍專家指導下,共發掘出土恐龍化石近10噸,其中一具鴨嘴恐龍骨架高8米、長15米,被命名為“巨型山東龍”。第二次有規模的發掘在1988年至1991年間,共產出化石20余噸,組裝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巨大諸城龍”,被恐龍專家譽為“世界龍王”。第三次大規模的發掘從2008年初開始,經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批準,諸城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聘請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陳延明為總顧問、中科院著名恐龍研究專家趙喜進為顧司,組織力量開展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發掘工作。 截至2009年底,發掘面積近2萬平方米,暴露化石1.5萬多塊,其中以鴨嘴恐龍化石最多,先后在龍都街道的庫溝村、臧家莊村,皇華鎮的大山村發掘出了恐龍澗恐龍化石長廊、恐龍化石隆起帶、臧家莊化石層疊區和皇龍溝恐龍足跡群,成為中國恐龍化石的盛產地。 諸城因恐龍化石資源蘊藏豐富,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 恐龍化石特色鮮明的“世界恐龍化石寶庫” 諸城恐龍化石最顯著的特點是數量多、個體大、品種全、質量好、保存完整,經專家鑒定,有多個世界之最,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位于龍都街道庫溝村北的恐龍洞化石長廊,長500米,均深30米,呈45度斜坡分布,暴露化石近萬塊。經專家證實,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集群埋藏地。長廊北側的化石隆起帶,長300米,寬10余米,暴露化石4000多塊。位于龍都街道臧家莊村的恐龍化石層疊區,3000多塊恐龍化石高低錯落,層層疊疊,蔚為壯觀。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位于皇華鎮大山村的皇龍溝恐龍足跡群,面積3000多平方米,有3000多個形態各異、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恐龍足跡排列在巖層上,經專家鑒定,至少有鳥腳類、獸腳類、蜥腳類等10多種恐龍屬種足跡,已確認的有肉食類的霸王龍、虛骨龍足跡,植食類的鴨嘴龍、甲龍足跡,較小的鳥腳類恐龍足跡僅有7厘米左右,獸腳類恐龍足跡40厘米左右,最大的蜥腳類恐龍足跡直徑近100厘米。 ——同一區域恐龍屬種發現最多的產地。經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鑒定,僅諸城恐龍澗發現的恐龍至少包括鴨嘴龍類、角龍類、甲龍類、暴龍類、虛骨龍類等多個屬種,已確認的新屬種8個,其中2種鴨嘴龍、2種暴龍、4種角龍均填補了國內外恐龍研究領域的空白。 ——發現世界上最古老角龍類化石。此前大型角龍類化石只有在北美地區被發現,而諸城恐龍澗發現的大量大型角龍類化石,打破了恐龍學界關于亞洲沒有大型角龍的猜測。同時,經科研人員鑒定的一具完整原角龍類幼龍化石骨架,保存完整,是最原始的一類角龍,被確認為原角龍的祖先。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骨架群。諸城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恐龍修復裝架中心已成功組裝起幾十架不同屬種、形態各異的恐龍化石骨架,計劃組裝108架。公園建成后,將集中進行恐龍骨架展示。其中,新裝架的“巨大華夏龍”,長20多米,高11米,刷新“巨大諸城龍”(陳列于諸城恐龍博物館,長16.6米,高9.1米,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恐龍生息神秘的古生物科研科普基地 諸城恐龍生活于白堊紀,距今約9000萬年。專家研究分析,當時的諸城地區是片廣闊的內陸湖,氣候濕潤,植物茂盛,溫暖的氣候。豐富的食物和充足的水源,養育了數量眾多的恐龍。諸城恐龍化石的典型性、稀有性及代表性非常突出,超大個體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北美地區以外首次發現的大型角龍類化石,完整的纖角龍類化石骨架,非角龍科的新角龍類化石骨架,以及較完整的大型暴龍類化石,都是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 專家證實,諸城恐龍及地質的研究,對于進一步探討晚白堊世恐龍的分布、演化、遷徙、滅絕以及古氣候、古地理、古環境變遷,古生物進化,大陸漂移、板塊構造、板塊沉積規律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2009年,諸城恐龍澗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中國科學院恐龍科研科普基地、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科研科普基地、諸城市聘請中國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專家成立恐龍科研工作專家委員會,與“兩院”分別簽署科研合作協議,推進鴨嘴龍類、角龍類、肉食龍類、甲龍類、翼龍類、蜥腳龍類、地層及古環境的研究工作。《諸城地區是世界鴨嘴龍的發祥地》等一批研究諸城恐龍和地質的學術論文相繼在國際學術刊物《地學前緣》、《化石》以及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發表、交流。2010年晚白堊世陸相生態系統及生物群學術研討會在諸城召開,將進 步確定諸城恐龍在古生物研究領域的地位和價值,并打造“中國龍城·國際古生物學術論壇”品牌。 恐龍化石珍貴稀有的遺址遺跡保護地 專家研究證明,恐龍化石形成的概率是千萬分之一,而恐龍足跡群的形成概率更低。諸城如此眾多且保存完好的恐龍化石群、恐龍足跡群是國家級的寶藏,確為世所罕見。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數百家高端媒體紛紛報道諸城恐龍化石資源開發保護成果。慕名到諸城參觀考察的各類專家學者以及國內外游客絡繹不絕。 諸城恐龍洞化石資源開發項目被列入山東省重點建設項目、中央和省級財政重點扶持的遺址遺跡保護項目,被授予國家地質公園資格,正在積極申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奇觀和國家自然遺產、世界自然遺產。 恐龍資源開發前景廣闊的恐龍文化產業 為把恐龍化石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科研科普優勢和文化產業優勢,諸城市決定在建成恐龍主題公園、恐龍博物館的基礎上,從2009年起在恐龍澗按世界一流標準規劃建設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在臧家莊建設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臧家莊分場館,在皇龍溝建設恐龍足跡館,串珠成線打造恐龍文化旅游產業區,形成更具影響力、吸引力的“恐龍之旅”旅游產品。 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規劃面積400公頃,其中核心區100公頃,總投資15億元,主要建設“一園兩城三大基地”。“一園”,即:白堊紀公園;“兩城”,即:恐龍科學城、恐龍文化城:“三大基地”,即:恐龍和地質科研科普基地、恐龍動漫影視基地、娛樂休閑基地。恐龍洞主場館主要通過多種手段展示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長廊、世界品種最多的恐龍化石集群、世界個體最高的鴨嘴龍化石骨架等多個世界之最,其中恐龍化石骨架展示將達108具。同時,通過遠古環境復原、聲光電高科技再現、文化藝術展演等多種措施,將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打造成集科研、科普、修學、觀光、體驗、娛樂、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整個項目建成后,將以其巨大的科研價值、文化價值和旅游價值,成為山東“黃金海岸、山水圣人”旅游圈的“龍頭”產品,對于構建“一山水一龍一圣人”的旅游體系,加快諸城經濟文化強市建設步伐將產生重大意義。
上一篇山東諸城恐龍,世界奇跡
|